國外新聞

    極度瀕危 研究揭北大西洋露脊鯨暖化困境 北移覓食反陷另一危機

    編譯/姜唯;審校/林大利

    根據本週發表在《海洋學(Oceanography)》期刊上的一項研究,緬因灣因氣候變遷而暖化,導致北大西洋露脊鯨的數量急劇下降,成為極度瀕危物種(critically enfangered, CR),保育人士急切呼籲實施保護措施。

    緬因灣因氣候變遷而暖化,導致北大西洋露脊鯨的數量急劇下降,成為極度瀕危物種。照片來源:Florida Fish and Wildlife Conservation Commission, NOAA Research Permit(CC BY-NC-ND 2.0)

    露脊鯨北移新地點覓食 反陷入另一危機

    露脊鯨會在緬因灣進食脂肪豐富的甲殼類動物。但在過去十年間,當地海水暖化速度超過全球99%的海洋,而甲殼動物須在冷水中才能成長茁壯,現在鯨魚的主要食物來源大量減少。

    研究團隊對浮游生物、露脊鯨目擊次數和海洋溫度波動等多年來的資料進行分析,發現該物種現在向東北移動到加拿大聖勞倫斯灣覓食,而且繁殖的雌性鯨魚數量顯著減少。

    研究作者、南卡羅來納大學海洋生態學家邁爾格博(Erin Meyer-Gutbrod)說:「當露脊鯨無法製造出厚厚的脂肪層時,就無法成功懷孕、懷孕和哺育幼鯨。」

    邁爾格博強調,2009年還有39頭小露脊鯨出生,但出生率從2010年開始大幅下降,2018年初沒有小露脊鯨出生。

    根據這項研究,2015年首次觀察到聖勞倫斯灣的露脊鯨數量顯著增加,鯨魚可能正在另闢新食物來源。但相反地,牠們也陷入另一個危險。

    緬因灣實施的保護鯨魚的政策,包括漁具改善和船舶速度限制,在聖勞倫斯灣並沒有。結果,這些生物開始被船隻擊中並被漁具纏住。

    科學家籲 提早預測氣候變遷對物種分布的影響

    過去的十年間,北大西洋露脊鯨數量減少了大約26%,整個地球上只剩下356頭。因此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於2020年7月將該物種的受脅程度重新評估歸類為極度瀕危級物種。

    邁爾格博說,這份名為「海洋地盤轉變正在推動北大西洋露脊鯨族群崩潰」的研究,最初來自2017年的重大露脊鯨死亡事件。那一年,人們發現了17具露脊鯨屍體,其中12具是在聖勞倫斯灣發現的。「我們通常一年會看到三、四具鯨魚屍體,從三、四隻到17隻是巨大的跳躍。」

    根據這項研究,加拿大政府官員實施了一項危機管理計畫,最初看起來是成功的,因為2018年聖勞倫斯灣南部沒有露脊鯨死亡的報告。但在接下來的夏天,這個數字再次飆升,有10頭死亡。

    邁爾格博認為無繩漁具是個短期解決問題的好方法。但她也說,更重要的是我們並不確切知道物種會如何因應不斷變化的氣候。因此,官員們需要加大監測力度,並努力預測情況發生變化時的動向。

    「我們不希望露脊鯨轉移到一個新的覓食棲息地,卻又發現自己沒有準備好在這個新環境中保護牠們。我認為對於露脊鯨來說確實如此,而且更廣泛地思考,我們也要開始考慮其他物種的狀況以及如何管理牠們,並嘗試更積極地預測氣候變遷對物種分布的影響。」

    參考資料

    相關連結

    COPYRIGHT © 2021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計畫名稱:永續科學研究計畫「臺灣2050零碳社會的轉型治理分析與實踐」
    本網站由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環境資訊中心共同更新維護
    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地址: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頤賢館)514室 電話:02-33668422

    文章瀏覽點擊數
    1465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