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新聞

    減廢減碳 多國來台分享「永續物料管理」經驗

    也許你想知道

    資源能重複使用的目標在於於「使用、整理、再使用」。目前的垃圾的複合材質有著難以拆解的趨勢需要正視,而在台灣由業者事先支付回收基金給政府,但後續消費者是否知道如何回收、業者是否再無責任?

    本文轉自環資中心;賴品瑀報導

    「我們不能再燒碳自殺,不要再把碳從地底下挖出來。」台灣從事環保產業的瑞迪斯公司總經理戴英傑如此提醒。

    環保署26日舉辦「永續物料管理國際研討會」,邀請美國、日本、泰國、印尼等國分享各國循環經濟的經驗及挑戰,面臨氣候變遷,不能再揮霍地球資源,因此要將現有的資源物料用在對的地方,做有效的利用。追求「零廢棄」的目標,各國各顯奇招。

    「永續物料管理國際研討會」美國、日本、泰國、印尼等國分享各國循環經濟的經驗及挑戰。賴品瑀攝。

     

    李應元:再生利用處理好  可減少採礦

    環保署長李應元在致詞中重提總統蔡英文的就職宣言,台灣必須加速轉型為循環經濟,才能兼顧環境品質與產業經爭力,減少能源、資源的耗用,也減少土地使用、環境污染與溫室氣體排放,同時又能創造優質工作機會。李應元更提「世代正義」,強調資源有限,不能我們這一代的人用完,未來的世世代代就沒資源可以運用,因此要將廢棄物轉換成再生能源,以減緩工廠搶用農業水或是採礦挖山的情況。

    雖然後續議程必無具體討論填海造島案例,不過在李應元在特別錄製的影片與會場外的「再生粒料應用館」等展覽內容,都有不少的比重提及爐石及底渣的應用實例,包括荷蘭、日本、新加坡等國,運用在鋪路、海港等公共工程上。李應元也強調,只要品質處理好,用對地方,是減少了礦石的開採,這也是為何他一上任便發動大力檢討礦業政策,尤其是國家公園內。

    李應元推介有搖籃到搖籃設計的生活物品。賴品瑀攝。

     

    多管齊下:找出經濟誘因、從設計端改良

    永續物料管理(Sustainable Materials Management,簡稱SMM)概念,從供應面、生產面、消費面推動物料生命周期管理,達到循環再利用及能源再造,未來將改善材料再利用的效率,達到永續未來,如何解決剩食、海廢、電子垃圾問題,各國提出他們的經驗。

    說到要如何落實,各國不約而同認為「經濟誘因」仍是重點,若再生物料的價格不具吸引力,還是會面臨無競爭力的問題,也是挑戰所在。「pay as you throw」丟多付多,美國舊金山環境局副局長Jennifer Kass表示,這樣的政策的確收到不錯的成效。但比起強制,目前多以改良設計為解,讓產品零件能拆解後重回製程,目前航空業已經率先展開。英國前電子廢棄物顧問團主席Peter Calliafas更指出,目前已有回收塑膠製成的鐵軌枕木,有價格便宜、好保養的優點,目前已有多國採用。

    「使用、整理、再使用」,目標是要讓資源能重複使用。與會者提出,目前的垃圾,有複合材質難以拆解的趨勢需要正視,也有聲音反省目前如台灣由業者事先支付回收基金給政府,但後續消費者是否知道如何回收、業者是否再無責任?Peter Calliafas則認為,回收基金的概念是好,但也有調整的空間,例如若讓消費者任意丟棄,廠商也應該負起責任。而廠商應該也提出自行回收重製等措施,或是在設計上讓零件可以在修整後即重新使用,例如歐洲的手機業者因此統一了充電器規格。

    環境資訊中心2016年10月27日

    相關連結

    COPYRIGHT © 2021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計畫名稱:永續科學研究計畫「臺灣2050零碳社會的轉型治理分析與實踐」
    本網站由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環境資訊中心共同更新維護
    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地址: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頤賢館)514室 電話:02-33668422

    文章瀏覽點擊數
    1512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