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新聞

    協和電廠環評四度闖關未過 「四接東移」新方案縮小開發仍要填海造陸

    報導/李蘇竣、陳昭宏

    基隆協和電廠規劃改建,設置燃氣機組及第四座天然氣接收站(四接),但計畫包含填海造陸,成為三接藻礁公投後的新一波爭議。昨(7)日環保署辦理專案小組第四次初審,台電提出「四接東移」新方案,東移並縮減填海造陸面積,大幅降低珊瑚覆蓋率。環評委員認為,四接東移可能並非最佳方案,要求開發單位台電再評估陸上方案,歷經近五個小時的討論,決議9月30日前補件再審。

    「協和電廠」位於基隆市外木山,共有四座各50萬瓩的燃重油機組,一、二號機已在2019年底除役,運轉中的三、四號機,也預計在2024年除役。配合能源轉型政策,台電規劃在協和電廠新建兩部燃氣機組,以及第四座天然氣接收站(四接)。圖片來源:台電提供
    「協和電廠」位於基隆市外木山,共有四座各50萬瓩的燃重油機組,一、二號機已在2019年底除役,運轉中的三、四號機,也預計在2024年除役。配合能源轉型政策,台電規劃在協和電廠新建兩部燃氣機組,以及第四座天然氣接收站(四接)。圖片來源:台電提供

    協和電廠轉型 四接填海造陸面積再次縮減

    位於基隆市外木山的「協和電廠」,共有四座各50萬瓩(500MW)的燃重油機組,1、2號機已在2019年底除役,運轉中的3、4號機,也預計在2024年除役。配合能源轉型政策,台電規劃新建兩部燃氣機組及「四接」。在台電的規劃中,建設四接需填海造陸,對環境衝擊較大,民間更擔憂「活埋珊瑚」的可能性,今年提出基隆首個地方公投。

    此案2018年進入二階環評,2019年台電提出縮減填海造陸面積,由29.8公頃減為18.3公頃(2.0版)。完成二階環評範疇界定後,數度闖關環評初審皆未過,環委仍要求再縮小填海造陸面積,並評估不須填海造陸的替代方案。昨天(7)舉辦第四次環評初審,台電提出「四接東移方案」(3.0版),仍維持填海造陸,但面積再縮減至14.5公頃,並東移至西防波堤外側。

    協和電廠改建案歷經三個版本,四接填海造陸面積由29.8公頃一路縮減至14.5公頃,開發單位稱珊瑚覆蓋率從16.43%降至6.08%。圖片來源:擷取自環評書件
    協和電廠改建案歷經三個版本,四接填海造陸面積由29.8公頃一路縮減至14.5公頃,開發單位稱珊瑚覆蓋率從16.43%降至6.08%。圖片來源:擷取自環評書件

    台電表示,原本規劃填海區珊瑚覆蓋率高達16.43%,新方案僅6.08%,得以保留原計畫範圍的海扇及潛堤區珊瑚生態。不過,昨日會議上,登記發言民眾多達30位,對「四接東移方案」多不買單,不少環委也仍有疑慮,針對四接東移方案是否為最佳方案、珊瑚是否能完整復育,歷經近五個小時的討論,專案小組決議9月30日前補件再審。

    台電說明東移方案 學者:人造工程是海洋生物面對氣候變遷的踏腳石

    搶在環評審查前,台電昨上午舉行記者會說明新的東移方案,並找來海洋學者為保育對策背書。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約聘研究員宋克義表示,觀測發現,協和電廠潛堤區的珊瑚生長狀況較周邊海域良好,可見這類人造建設可以帶來生態效益,當前海洋生態面臨全球暖化威脅,這次工程或許將成為新的契機。

    中山大學海洋生物科技暨資源學系榮譽講座教授方力行則指出,新建堤防及填海成如同海中的「都更」,不僅可在未來海平面上升時保護陸地,更可能提高各種生物附著率,成為海洋生物面對氣候變遷的踏腳石,讓生態更好。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約聘研究員宋克義認為,開發不見得是破壞,可能是給環境帶來新的機會。攝影:李蘇竣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約聘研究員宋克義認為,開發不見得是破壞,可能是給環境帶來新的機會。攝影:李蘇竣

    工商用電需求提高 曾文生盼「留給能源轉型一點立足之地」

    台電也說明,協和改氣(燃氣)可以提供北北基發展所需電力,就近供應基隆、台北南港及新北汐止等地工商發展電力需求。

    台電總經理王耀庭說明,北部電網因陽明山等天然屏障阻隔,分為北西與北東兩大區塊。單看協和所在的北東電網,預估今年尖峰負載將超過580萬瓩,協和重油機組供應200萬瓩,核二1、2號機供應197萬瓩,和平電廠供應130萬瓩。

    加上協和改建的二部燃氣機組260萬瓩,北東電網才能維持自主平衡供需。王耀庭解釋,預估2025年後北東用電需求將達600萬瓩,但核二及協和機組除役,將僅存和平電廠的130萬瓩,且北西電網最多只能挹注420萬瓩。

    北部電網因陽明山等天然屏障阻隔,分為北西與北東兩大區塊,台電指出,北東電網必須加上協和改建的二部燃氣機組260萬瓩,才能維持自主平衡供需。圖片來源:擷取自環評書件
    北部電網因陽明山等天然屏障阻隔,分為北西與北東兩大區塊,台電指出,北東電網必須加上協和改建的二部燃氣機組260萬瓩,才能維持自主平衡供需。圖片來源:擷取自環評書件

    台電進一步指出,基隆河谷廊帶產業快速發展,如大汐止經貿園區,從北五堵國際研發新鎮、七堵新創商圈,到基隆市港再生等計畫,預估2021年到2030年用電成長將提高43萬瓩,更需要穩定電力作為後盾,北北基供需缺口不能只仰賴區域外融通。

    陸上方案行不行? 台電:儲槽規劃有一定安全空間

    針對四接東移方案,環委李培芬認為,填海造陸面積縮減,確實能減輕對海洋衝擊,但他指出,過去常有環評案縮減規模,闖關成功後又提出環境差異分析,繼續開發。「你去算他開發的總面積,事實上比環評時期多很多」,強調台電應該承諾未來不會再擴增。

    另有環委再次討論填海造陸的必要性。接收站的主要設施為液化天然氣儲槽,是否能在協和廠區內設置儲槽?環委張學文質疑,原油槽有六座,新儲槽只需兩座,接收站、機組設在廠區,空間都綽綽有餘,「填海造陸不是好方案」。

    不過台電表示,基於安全考量,儲槽需距廠區界線145公尺,因此無法利用既有油槽或機組空間改建。

    台電再次強調,油槽空間不可改作儲槽有其安全考量,廠區其他區塊多屬地質敏感區,也不適合開發;經過盤點,適合開發的4公頃土地需削山取得,開挖產生的土石方高達60萬立方公尺,也可能影響陸域生態。對此環委仍有疑慮,要求再評估廠內或陸域設置天然氣接收站,或再縮小填海造陸面積的方案。

    填海造陸將活埋珊瑚 環委要求做到「珊瑚資源零淨損失」

    對於外界長期關心的「活埋珊瑚」問題,台電強調,改採四接東移方案,開發區域東移至西防波堤外側,珊瑚覆蓋率已從原先的16.43%降至6.08%,且會以生態堤復育珊瑚;但遭到與會民眾批評,「不是會種珊瑚就可以破壞它」。

    開發單位強調,改採四接東移方案,珊瑚覆蓋率已從原先的16.43%降至6.08%,且會以生態堤復育珊瑚。圖片來源:台電提供
    開發單位強調,改採四接東移方案,珊瑚覆蓋率已從原先的16.43%降至6.08%,且會以生態堤復育珊瑚。圖片來源:台電提供

    張學文則提到,開發單位提供的海域生態影響資料「語焉不詳」,難以了解各方案差異。李培芬也要求,具體列出不同方案影響珊瑚的面積、總數。在復育措施方面,則須保證達到「珊瑚資源零淨損失」目標,同時詳細說明具體作法、調查方式、復育期程。

    台電承諾朝向珊瑚零淨損失努力,目前已成立保育工作小組,正在協和電廠進水口、室內養殖箱培養珊瑚,未來完成生態堤布設,就會將珊瑚種苗引入,三至五年可以見到復育成效。

    協和電廠改建案昨(8)日再闖環評,雖縮減面積、避開珊瑚,但仍維持填海造陸,引發民眾不滿,環委則再次要求評估陸上可行方案。圖片來源:擷取自環評線上會議
    協和電廠改建案昨(7)日再闖環評,雖縮減面積、避開珊瑚,但仍維持填海造陸,引發民眾不滿,環委則再次要求評估陸上可行方案。圖片來源:擷取自環評線上會議

    經濟部次長、台電代理董事長曾文生強調,台電的開發計畫一定會在設計階段就考量到生態保育及地方發展等議題,但如果社會拒絕一切建設又想要用電,「邏輯上是做不到的」,希望社會留給能源轉型一點立足之地。

    相關連結

    COPYRIGHT © 2021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計畫名稱:永續科學研究計畫「臺灣2050零碳社會的轉型治理分析與實踐」
    本網站由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環境資訊中心共同更新維護
    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地址: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頤賢館)514室 電話:02-33668422

    文章瀏覽點擊數
    1503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