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新聞

    不只要注意心血管 國內學者提醒 極端溫度也與腎功能疾病相關

    整理/劉庭莉

      氣候變遷已非遙不可及,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昨(1日)探討極端溫度下對人體健康的影響,與會學者表示,在台灣,極端溫度也與腎功能疾病相關。「低溫可看出全島各地都會受到影響,但高溫是以中南部受到影響較大。」

      今年9月,全球有200多個健康、醫學、衛生領域期刊共同呼籲各國領導人採取緊急行動,限制全球升溫,顯見氣候變遷與人類健康的重要關聯性。

    台灣腎功能疾病風險較高 氣候變遷下的健康差異

      根據「台灣氣候變遷推估資訊與調適知識平台計畫」(TCCIP),台灣部分地區的升溫幅度略高於全球平均。王玉純指出,過去普遍認知高溫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及呼吸道疾病的風險,氣候變遷對健康造成的影響是全面性的,而在台灣腎功能疾病風險也較高。

      相較於國際,台灣目前受低溫影響較大,王玉純以2000至2016年全台健康分析資料表示,歐美有暖氣、沒冷氣,高溫風險較高,台灣則相反,「所以我們從過去歷史資料中看出,是低溫對健康的影響較大,但未來是怎樣發展,沒有人有肯定答案。」

    中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教授王玉純以這張圖說明氣候變遷對健康影響全面。圖片來源:台灣科技媒體中心提供

      「低溫可看出全島各地都會受到影響,但高溫是以中南部受到影響較大。」王玉純說明,以縣市來看,印象中是台北都會區會受熱島效應影響,極端高溫發生頻率較高,但實際上台北都會區,族群調適能力較其他縣市好。

      高溫天氣會增加緊急救護的需求,但對於有能力可以自行前往看診的民眾影響較低,王玉純提出個人面臨極端高溫可執行的策略,包括避免過度日曬、利用夜間活動、穿著寬鬆及淺色衣物、多喝水、注意氣象等。王玉純認為,調適策略應整合進天災防禦教育中,提升國人關於預防高溫災害的相關知識,降低高溫對民眾的健康影響。

    王玉純整理極端高溫調適策略,希望能提升國人認知。圖片來源: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王玉純整理極端高溫調適策略,希望能提升國人認知。圖片來源: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溫室氣體減量 與你我健康息息相關

      全球地表溫度將持續升高,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的最新報告,除非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否則本世紀末可能超越控制升溫1.5°C與2°C的目標。報告也顯示,全球暖化加劇,增加極端氣候事件出現的頻率,包括北極海冰消失、強降雨、極端乾旱或潮濕。

      台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陳正達說明,就目前的觀測與推估,極端事件的發生頻率與強度往往都比平均氣候變化的幅度更大,台灣將面臨乾季越乾、濕季越濕,極端降雨與洪災會更強、更頻繁,高溫與熱浪發生的風險也會增加。

      高溫及乾燥會造成空氣污染加劇、環境品質變差,中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教授王玉純補充,慢性疾病或急性傳染病皆有顯著的發生風險,也會間接增加暴力事件、意外及受傷風險。

    王玉純說明氣候危害造成的直接與間接健康衝擊。圖片來源:台灣科技媒體中心提供
    王玉純說明氣候危害造成的直接與間接健康衝擊。圖片來源:台灣科技媒體中心提供

    醫療量能壓力 氣候風險與COVID-19後遺症族群重疊性高

      而氣候變遷對人類健康的影響程度,根據今年5月發表於《自然氣候變遷》期刊的研究,團隊分析全球43個國家所提供之732個地區每日死亡數及溫度資料,結果顯示平均有約37%與高溫相關的死亡可歸因於人為氣候變遷的影響,而台灣則為39.5%。

      「所有的健康風險都會增加醫療服務的壓力,」王玉純表示,受氣候變遷衝擊健康的弱勢敏感族群,跟有COVID-19後遺症的族群重疊性高。

      他擔心,氣候變遷帶來複合式健康風險,疫情與氣候變遷加乘下,會衝擊醫療服務量能。

    相關連結

    COPYRIGHT © 2021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計畫名稱:永續科學研究計畫「臺灣2050零碳社會的轉型治理分析與實踐」
    本網站由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環境資訊中心共同更新維護
    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地址: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頤賢館)514室 電話:02-33668422

    文章瀏覽點擊數
    1502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