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新聞

    蔡英文:2050淨零轉型也是台灣目標 立委籲盡快修定《氣候變遷行動法》

    報導/黃思敏

    面對不斷升溫的氣候危機,全球已有131國提出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英國、歐盟更在氣候峰會前夕,再次宣示提升減碳目標。總統蔡英文今日表示,「2050淨零轉型是全世界的目標,也是台灣的目標!」

    我國政府雖已啟動淨零排放路徑評估,進度卻遠落後於國際。洪申翰等立委於今(22日)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應儘速完成《氣候變遷行動法》修法,將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法制化,打造台灣的「碳中和國家隊」,打開台灣環境治理、社會轉型與產業創新的新局面。

    洪申翰等立委今召開「422地球日 2050淨零轉型 打開新局」記者會。黃思敏攝
    洪申翰等立委今日召開「422地球日 2050淨零轉型 打開新局」記者會。黃思敏攝

    立委:2050年淨零排放應入法  氣候治理應成跨部會上位政策

    立委洪申翰表示,去年起各國開始出現許多「RACE TO ZERO」的標語,顯示全球「淨零」的競爭已經開始。全球逾40國將於今晚參與美國主辦的氣候峰會,洪申翰指出,會前多國已再次宣示將提升減碳目標,例如:英國將於2035年減排達78%、歐盟則將於2030年減排達55%,美國也傳出將承諾於2030年減排50%。

    我國現行《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簡稱溫管法)僅設定2050年減碳50%的目標,遠落後於國際2050年淨零排放趨勢。

    去(2020)年底洪申翰等近20位立委,針對《溫管法》應修法將更名、升級應對氣候變遷,共同提出《氣候變遷行動法》修法版本,並將2050年淨零排放的目標入法,盼透過法規強化、驅動政府因應氣候危機、發揮減碳政策。

    今日總統蔡英文官方臉書發文表示,在行政院統籌下,政府已開始評估並規劃台灣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目標的可能路徑。除了穩定推動中的能源轉型,包括製造、運輸、住宅、農業等部門,也必須提出系統性的減碳策略。

    「美國曾喊出部部都是氣候部。」洪申翰強調,不只是環保署,政府各部會都應投入面對氣候危機對環境、產業的挑戰。他表示未來成立「環境資源部」時,也應以氣候變遷治理為最上位的前提,來進行各種策略及需求的規劃。

    今日總統蔡英文官方臉書發文表示,在行政院統籌下,政府已開始評估並規劃台灣在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目標的可能路徑。截自蔡英文官方臉書

    政府應打造碳中和國家隊   成民間減碳轉型靠山  

    洪申翰表示,設定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並不是要給產業新的壓力,而是要透過更具戰略性的氣候目標,全面佈局綠色經濟、跟上國際減碳步伐,並協助產業與社會打開新局,創造更多優質的綠色就業機會,「政府應打造碳中和國家隊,成為社會與企業因應轉型風險的靠山。」

    立委陳亭妃表示,2050淨零排放應有法律作為依據,相關規定並非強加壓力,而是在歐盟等國際社會紛紛訂出碳關稅等趨勢下,替台灣產業未雨綢繆,「疫情使全球經濟停擺之際,所有訂單都回歸到台灣,如果未在下一波經濟轉型成長前預先做準備,一定會面臨競爭的窘境。」

    立委蘇巧慧指出,氣候變遷、碳中和與再生能源已經不再只是環保議題,早已跨足經濟、影響產業與所有人的日常生活,「未來產業若沒有能力參與綠電等永續議題,就會被排除在世界的供應鏈之外。」根據全球再生能源倡議組識「RE100」的統計,全球已有307間企業宣布100%使用再生能源的目標。

    立委洪申翰(中)。黃思敏攝
    由左至右分別為立委蘇巧慧、洪申翰與劉世芳。黃思敏攝

    打好再生能源發展基礎 減少電力碳排

    立委劉世芳根據能源局報告指出,過去十年台灣的碳排放仍相當高,「雖然產業界的碳排已有下降,但卻比不上能源結構所產生的碳排。」劉世芳強調,目前我國燃煤所造成的碳排比例高出燃油、燃氣的三倍,因此大幅減少燃煤將是能源轉型應大力推動的項目。

    洪申翰補充,政府短期內將以天然氣取代燃煤發電,此外2016年啟動能源轉型至今,已奠定太陽能、風電等再生能源發展的重要基礎,不論是本土或是國際的綠能企業都已在台灣扎根,佈建重要的軟硬體基礎,「未來再生能源快速發展時,就可以大幅減少電力的排放。」

    蘇巧慧表示,減碳、環境永續議題的推動並不只是立法、行政等公部門的責任,她表示,立法院聯合國永續發展諮詢委員會將會在6月進行大型親子永續教育的活動,「應從學校與家庭教育,讓永續成為大家隨手可及的新觀念。」

    相關連結

    COPYRIGHT © 2021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計畫名稱:永續科學研究計畫「臺灣2050零碳社會的轉型治理分析與實踐」
    本網站由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環境資訊中心共同更新維護
    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地址: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頤賢館)514室 電話:02-33668422

    文章瀏覽點擊數
    1465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