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火神版圖擴張:野火排碳量創歷史新高 預防與處理成氣候必修課

    文/李昱德(台達基金會低碳生活部落格寫手)

      隨著夏季氣溫日漸升高,加上降雨減少所帶來的土壤濕度降低與乾旱災情,全球在夏季本來就容易自然發生的野火,發生頻率與強度也明顯增加,不只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還連帶讓各國的減碳目標也蒙上一層霾晦。
    NASA的衛星影像顯示加州野火主要的發生位置。圖片來源:NASA

    「熱區」燒不停 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破新高

      歐洲的哥白尼大氣監測服務(CAMS)整個夏季都在密切監測北半球的嚴重野火災情,其中,地中海沿岸、北美洲與西伯利亞地區的「熱區」(hotspot)在7月、8月的野火發生次數、持續延燒時間與燃燒強度皆十分驚人。

      7月全球因野火而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高達12.58億公噸,其中超過半數來自北美與西伯利亞地區,不只如此,8月的碳排量還更甚7月,達到13.8億公噸,野火在這兩個月產生的二氧化碳量比印度一整年的排放量還要多。因野火肆虐而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更突破歷史新高。

      北半球氣溫今年突破歷史新高,加上熱浪侵襲、降水量不多,土壤濕潤度也不足,替野火提供了適當的條件。俄國因為擁有全世界最廣袤的森林,成為最大受災戶,6月到8月間,西伯利亞的森林被野火焚毀之後,產生的二氧化碳多達9.7億公噸,多過全球其他地區野火所製造的二氧化碳總合。

    茂密的森林使野火延燒、增加碳排放量。圖片來源:9891090/ Pixabay

    越茂密越易燃 野火頻繁森林成碳排大戶

      森林中的植物在燃燒的同時,儲存在葉子、樹根、樹幹中的碳會被釋放,化為二氧化碳回歸大氣;而植被越茂密的地區就越容易讓野火延燒,植物被焚毀後,整體釋出的二氧化碳也越多。

      因此,科學家擔心,森林理論上應是理想的碳儲存槽;在野火熱區內的大面積森林,反而有一定機率會因為森林大火而成為「排碳大戶」。未來估算森林的碳匯價值時,將不得不把野火發生率納入考量。

    已能「創造」天氣有利條件 未來須待野火自我抑制

      美國國家森林局發言人考夫曼(Marcus Kauffman)表示,氣候變遷加劇了野火的燃燒規模與強度,延燒的森林大火能影響地區性風勢、風向等大氣條件,創造出火龍捲、高強度旋風等「客製化天氣條件」,進一步塑造有利野火壯大的局面。

      舉例來說,強風吹拂會加速火場擴散的速度,而飛灰與餘燼到處飄散,也可能在新的地點造成新的火場,新舊野火還可能合而為一,變成更大規模的火災,氣候預報可以預測野火動向已成為過去式,這些大規模的野火,未來將反過來決定我們的天氣。

    野火規模與延燒範圍大增,足以改變地區氣候。圖片來源: Sippakorn/ Pixabay

      美國華盛頓大學與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利用模型預測美西地區的野火趨勢後發現,隨著氣候變得更熱、更乾,大規模的災難級野火在至少十年內將持續發生,雖然仍需把氣候變遷狀況、植被生長情形等因素納入考量,不過隨著時間推進,這些野火將出現「自我抑制」的現象,規模將會一次比一次小,屆時造成的傷害就會日漸減低。

    野火成為必然 事前準備與事後補救並重

      針對必然成為常見災害的野火,美國消防協會(NFPA)發布一系列手冊,對可能碰上野火的民眾提供教學,像是將住家附近由內而外劃分為須馬上清除易燃物的「立刻區」(Immediate Zone),建立燃料真空帶與安排有間隔綠化帶的「中間區」(Intermediate Zone),以及干擾火苗前進的「延伸區」(Extended Zone)等,協助民眾在野火發生時能夠阻滯火勢前進的速度。

      除此之外,一些學術單位也在積極與美國森林局等單位合作,共同開發利用無人運具密切追蹤野火動向的技術,有些甚至還具備導引民眾逃生路線的特殊功能。

      考量到台灣近年也在推行無人機的應用,山林資源豐富的台灣或許也可以朝這個方向進行研發,追求防患於未然、救民於急難的功效。

    美國消防協會《野火手冊》將住家分區,協助民眾應對野火傷害。圖片來源:NFRA

    ※本文為低碳生活部落格與環境資訊中心共同刊登之〈火神版圖擴張:野火排碳量創歷史新高 預防與處理成氣候必修課

    參考資料

    相關連結

    COPYRIGHT © 2021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計畫名稱:永續科學研究計畫「臺灣2050零碳社會的轉型治理分析與實踐」
    本網站由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環境資訊中心共同更新維護
    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地址: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頤賢館)514室 電話:02-33668422

    文章瀏覽點擊數
    146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