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疫後的永續之路 各國復甦政策夠不夠?

    文/李倫

    在現行的永續復甦政策下,IEA推估全球與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23年將突破歷史紀錄,並在未來數年持續增長。
    IEA最新出版的永續復甦追蹤(Sustainable Recovery Tracker)計畫。圖片來源:IEA, Sustainable Recovery Tracker

    疫情爆發初期,許多政府紛紛表示「重建更好​世界」(Build Back Better World,B3W)非常的重要。然而,在喊出永續復甦一年多來,究竟各國所提的振興方案,是否與打造更乾淨的未來一致呢?

    全球復甦政策大盤點!財政支持都花在哪?

    為搶救因疫情受損的經濟,各國祭出不少復甦政策與財政支援。IEA的「永續復甦追蹤」(Sustainable Recovery Tracker)計畫,盤點截至今年第二季的復甦政策,統計結果全球因應COVID-19復甦經費總計超過16兆美元,其中政府公共投資共3800億元用於乾淨能源相關措施,占全球經濟復甦總支出約2%,這個比例實在少之又少!

    進一步分析於乾淨能源措施的3,800億元經費的實施配置,其中有2/3的經費會於2023年使用,前三年(2021-2023)每年的永續復甦投資金額平均有840億美元,而剩下的支出承諾將於2030年逐步部屬,以每年平均180億美元速度來投資。

    2021年至2030年政府公共投資於永續復甦資金配比。圖片來源:IEA, Sustainable Recovery Tracker

    接著瞧瞧全球永續復甦政策的投資動向,全球共50多個國家所提的800項永續復甦政策當中,分析發現,與能源相關的永續復甦措施投資主要透過現有的計畫,包含能源效率補助、公共採購、公共事業計畫與交通電動化來支持。以投資領域與金額分配來看,在低碳高能效的運輸投資金額最高,每年政府平均投入320億美元,並帶動每年570億美元的投資;在建築與工業能效投資金額次多,每年政府平均投入230億美元,並帶動每年830億美元的投資;投資最少的是在電網基礎設施更新,政府每年的平均投入只有30億美元。

    進一步分析在各領域帶動的投資金額落差,主要受乾淨能源本身技術的成熟度,以及各國政策環境所影響。例如太陽能、風力等,因為再生能源技術成熟,加上在多數國家已推動相關政策多年,因此,不需要額外的政府投資或支持,即能疫後快速復甦;反觀像前置期間長、監管環境複雜的計畫,如電網更新,帶動的投資幅度自然受到限制。

    對於需要由消費者支出的項目,例如購買高效電器、裝置屋頂太陽能板,計畫發現政府的補助與支持,並不一定能夠鼓勵消費者有額外投入。此外,政府在創新或新興技術的復甦計畫,雖然強調能負擔更多的初始投入成本,但還需要降低私營部門投資的風險才有可能擴大投資。

    2021-2023年全球800多項永續復甦政策投資標的分佈,以及與IEA永續復甦計畫投資目標差距。圖片來源:IEA, Sustainable Recovery Tracker

    值得注意的是,各國政府復甦政策投資存在很大的地域差異,在2021-2023年間,已開發國家政府每年將投入760億美元;而新興或發展中國家政府每年只規劃撥出約80億美元,主要因為疫情使得政府面臨債務和公共財政等經濟危機,限制了他們投入永續復甦的財政選擇。因此,IEA也呼籲,加強國際金融機構在乾淨能源和其他永續措施的投資策略,將有利於增加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的永續投資。

    與永續目標差很大!當前復甦政策未能使排放量達峰值

    去年在各國準備經濟復甦之餘,IEA已幫全球規畫一份永續復甦計畫(Sustainable Recovery Plan),這份計畫旨在促進經濟發展、創造就業、建立更具韌性與乾淨的能源系統,預計未來三年(2021-2023)需要逐年約1兆美元的投資金額(佔全球GDP的0.7%),投入在永續措施。這項永續復甦計畫預測每年可刺激經濟成長1.1%、保住或創造900萬個就業機會,並減少45億噸的碳排放量,甚至附帶降低5%的空污量,兼具健康與經濟效益!

    然而,一年過後,IEA再次盤點全球因應疫情的永續復甦投入,是否能夠抑制全球排放量的上升趨勢。根據IEA統計,自去年在乾淨能源與電網上政府投資與新政策的實施,預計在 2021-2023年每年支出額外增加 3500 億美元,但只占IEA永續復甦計畫所建議的1兆美元投資金額約三成;在現行的永續復甦政策下,IEA推估全球與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23年將突破歷史紀錄,並在未來數年持續增長。雖然現行公布的永續復甦政策相較2020年政策水準,可減少8億公噸,但與達到2050年碳中和目標還差距35億公噸,若要有效控制全球升溫在1.5°C內,各國永續復甦政策的支出與行動都還有待加強!

    2023年前全球與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預測。圖片來源:IEA, Sustainable Recovery Tracker

    哪些國家說到做到? 各國政策「永續」含量比一比

    再來就目前各國公布的永續復甦計畫,以下幾項精彩案例,供國內政策借鏡。

    首先,在建築能效提升領域,法國政府於2021年施行的韌性與復甦計畫(French Resilience and Recovery plan)中,有67億歐元專門用於提升建築物能源效率,措施包含私有住宅、公有建築與社會住宅的能效提升,加強改善社會住宅的供熱系統,以及中小企業隔熱與能源效率,並創造建築翻修的就業市場。

    在低碳交通方面,中國政府公布調整新能源車的補貼政策,將純電動車、插電混合式電動車與燃料電池車包含在內的新能源車,延長補助至2022年,預計補助共200萬輛新能源車,來減緩因疫情受衝擊的汽車銷售市場;中國政府更將電動車銷售目標設定在2025年,佔整體汽車銷售量的1/5,在採購政府用車時,也將新能源車納入優先考量。

    綜上,各國已大刀闊斧展開永續復甦策略;反觀國內,今年受到疫情反撲,台灣政府規劃一系列的振興方案,其中永續復甦措施寥寥無幾。期望這波疫情能促使國內政府跟上全球永續復甦的腳步,超前部屬綠色振興方案,打造健康、低碳的台灣社會。

    ※本文為低碳生活部落格與環境資訊中心共同刊登之〈疫後的永續之路 各國復甦政策夠不夠?

    參考資料

     

     

     

     

    相關連結

    COPYRIGHT © 2021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
    計畫名稱:永續科學研究計畫「臺灣2050零碳社會的轉型治理分析與實踐」
    本網站由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環境資訊中心共同更新維護
    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地址: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頤賢館)514室 電話:02-33668422

    文章瀏覽點擊數
    1465643